1. 跳轉至内容
  2. 跳轉至主選單
  3. 跳轉到更多DW網站
政治全球

國際特赦組織:中國「跨境鎮壓」海外留學生

Andrea Grunau
2024年5月13日

國際特赦組織發表最新報告《在我的校園裡,我感到害怕》,敘述中國及香港當局如何在歐美國家「跨境鎮壓」參加公民運動的中國留學生,並騷擾其在中國的家人,令他們心生恐懼。

https://p.dw.com/p/4fk6R
國際特赦組織發表報告指出,中國「跨境鎮壓」海外留學生
國際特赦組織發表報告指出,中國「跨境鎮壓」海外留學生圖片來源: Daniel Kubirski/picture alliance

(德國之聲中文網)在歐洲或北美大學就讀的中國大陸和香港留學生,與中國的土地相隔數千公里。即使遠在天邊,威脅卻近在眼前。羅文(化名)對人權組織國際特赦組織表示,他收到了這樣的消息:「你正被監視。雖然我們在地球的另一端,我們也能找到你們。」

國際特赦組織為最新報告《在我的校園裡,我感到害怕》採訪了32人,其中包括12名香港人。羅文是其中一名受訪對象。為記錄中國在外國大學的跨國鎮壓行為,國際特赦組織採訪了在八個不同國家的中國留學生,他們分佈在比利時、德國、法國、英國、荷蘭、瑞士、加拿大和美國。出於對受訪者的保護,報告隱去受訪者姓名及大學名稱。

在中國的家人受到威脅

羅文告訴國際特赦組織,她參加了留學所在地舉行的天安門大屠殺紀念活動。在中國和香港,紀念六四的活動都被禁止。在她參加活動的數小時後,羅文的父親從中國聯繫她說,安全官員要求他阻止女兒參加可能損害中國國際聲譽的國外活動。羅文沒有向任何人透露過自己的真名,也沒有在任何地方報告過自己參與紀念活動的情況。

德國之聲也採訪了在歐洲的留學生。中國留學生永哲(化名)對德國之聲表示,在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訪問巴黎前,中國當局曾威脅那些要組織示威遊行的人,並且造訪了他們在中國的家人;這樣的情況屢見不鮮。

國際特赦組織指出,監視和恐嚇令海外參加公民運動的中國留學生感到恐懼(資料圖片)
國際特赦組織指出,監視和恐嚇令海外參加公民運動的中國留學生感到恐懼(資料圖片)圖片來源: Omer Messinger/Getty Images

「你在國外行使言論自由是不可以接受的,」他們被傳達了這樣的訊息,「無論你在哪裡,德國、法國或是其他地方,都無法逃脫中國的監控系統。」

國際特赦組織德國分部的亞洲事務專家貝爾格曼(Theresa Bergmann)對德國之聲表示,受到威脅的還有這些留學生在中國的家人。「例如,他們被威脅,如果留學生繼續在海外活動,他們會沒收護照、取消工作、削減養老金或限制教育機會。」

大同小異的手法

這是否是個案?國際特赦組織通報,許多來自中國和香港的留學生生活在恐嚇和監視之下。中國和香港當局試圖阻止他們討論敏感議題。

除了天安門紀念活動外,還有2022年在中國嚴格的新冠防疫限制以及言論自由受限下爆發的「白紙運動」。國際特赦組織已就這些指控詢問中國和香港當局。貝爾格曼表示,目前還未收到中國的任何回應,香港則予以否認。

貝爾格曼強調,留學生的居住和經濟狀況使他們成為特別脆弱的一個群體。她表示,國際特赦組織無法代表約90萬中國留學生,但令人吃驚的是,有關中國跨境鎮壓的說法,與迄今已知的案例相似。

2021年,人權組織「人權觀察」(Human Rights Watch)記錄了在澳洲的中國留學生如何受到監控和威脅。2022年,人權組織「保護衛士」(Safeguard Defender)報導了中國在海外的秘密警察局監控反對者。

2023年,德國之聲和調查報導平台Correctiv聯合報導了中國如何嚴密監控中國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(CSC)在德國的獎學金獲得者,並阻止他們發表任何批評性言論。

國際特赦組織稱,中國和香港當局試圖施壓留學生,阻止他們討論敏感議題
國際特赦組織稱,中國和香港當局試圖施壓留學生,阻止他們討論敏感議題圖片來源: Wang Zhao/AFP/Getty Images

微信:對海外學子的線上監控

貝爾格曼描述了一名受訪對像在德國的經歷:「一名參加抗議活動並在大使館前自拍的學生說,她在從大使館走向地鐵途中被跟蹤。」她表示,跟蹤或是拍攝抗議活動照片的行為,無法證明此人是否代表中國政府行事。

網路監控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。中國普遍使用的通訊軟體微信被認為會向政府傳遞數據。「有案例是有人因為公開發表抗議言論,導致微信帳號被關閉或內容被屏蔽。」國際特赦組織提到「防火長城」時表示,留學生們會通過微信等國家批准的應用程式與在中國的親友交流,而這些應用程式很容易受到監控。

恐懼、壓力、孤立

國際特赦組織的報告指出,監視和恐嚇令海外的中國和香港留學生感到恐懼,造成心理壓力甚至抑鬱。化名「行動者」的留學生對德國之聲表示:「在遇到心理問題後,我曾向學校的心理咨詢單位尋求幫助,但他們對中國的國情瞭解甚少,無法提供有效的支持。」

貝爾格曼說,一些學生為了保護家人,中斷了與家裡的聯繫。近半數的受訪者懼怕返回中國,其中六名學生希望在留學國家申請避難。

運動飄散後,白紙青年今何在?

貝爾格曼分析稱,學生們正在進行自我審查和自我隔離。他們不確定是否可以信任其他中國留學生,也不確定是否會被舉報。「例如,可以根據香港《國安法》舉報。現在有一條熱線,可以直接舉報涉嫌違反《國安法》的人。」

國際特赦組織的訴求

國際特赦組織呼籲中國和香港停止一切形式的跨國鎮壓,而且必須修改限制海外學生人權的法律。

該組織表示,大學和東道國政府的措施也很重要。國際特赦組織詢問了55所大學並取得24份答覆。貝爾格曼表示,初步顯示,一些大學正意識到相關問題,但總體而言還有許多需要改進之處。

國際特赦組織呼籲在大學和州層面設立創傷通報中心。大學應為受影響者提供心理支持、咨詢和經濟援助。國際特赦組織德國總幹事杜赫羅夫(Julia Duchrow)對德國政府喊話:「德國有責任保護留學生」,德國政府應採取具體措施,消除中國留學生的恐懼心理。

希望使中國更加民主

儘管面臨風險,像永哲這樣的中國留學生仍懷抱著讓中國變得更民主的希望。「我們都在國外嘗試享受得來不易的自由。」

他對德國之聲表示:「我會關注人權議題,希望我的國家能變得更好。很多人都有類似的想法。這給了我勇氣。」

©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: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,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,不得擅自使用。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,並受到刑事追究。